致公党省委直属临沂总支: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生态农牧产业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等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食品上市合格率100%为目标,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改革发展,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向高质量发展。
一、严格农畜产品入市监管
一是严格入市查验。严格落实农批市场驻场监管、快检 互联网、定量抽检、扫码追溯、半年检查“五项制度”,督促市场开办者严格查验并留存可溯源凭证和产品质量合格凭证,对无法提供可溯源凭证的禁止入场销售,对无法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的进行抽样检验或快检检测,检测合格方可入场销售。二是推广应用“山东食链”。督促农批市场开办者、入场销售者和监管人员全面应用“山东食链”,推动实现信息化追溯、智慧化监管。三是强化协同治理。聚焦问题较为突出的14种农产品,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6部门联合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针对禁限用药物使用问题,力争用3年时间切实解决禁限用农药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一是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高风险食品、高风险指标和高风险区域场所,特别是针对面广量大、与百姓日常饮食消费息息相关的食用农产品,加大抽检力度,科学制定抽检计划,全市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监督抽检量保持5批次/千人·年。二是推进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以推进农批市场规范提升为抓手,督促全市6家农批市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快检制度,制定快检计划,覆盖全部入场经营者及所有品种,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一场一策”要求,精准提升快检能力。三是严格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核查处置。强化对快检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处置,落实对经营者的严控措施。严格执行不合格产品信息通报和查处反馈制度,加强部门衔接,促进牛羊禽集中屠宰、农兽药残留等源头治理。
三、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聚焦治理“餐桌污染”,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安办)牵头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11项攻坚行动,将产地环境治理、农业投入品管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作为攻坚重点,严把食品“产出关”。二是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以点带面,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与日常监督实际,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将各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全面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强化整改落实,维护食品安全大局稳定。截至8月底,全市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及平台15.3万余户,处置化解风险隐患8300余个。三是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明确将销售药残超标的畜产品、水产品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作为12类查办重点之一,精准重拳出击,严惩严办违法行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四、深化“食安山东”品牌建设
“食安山东”是省政府重点打造的公共品牌之一。一是发挥标准引领。发挥《“食安山东”公共品牌通用评价标准》的引领作用,打造培育一批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提高优质食品供给,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我市成功创建放心食品生产基地3个,规范化农贸市场37家,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80家,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市场、街区)595家。二是推进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食安山东”平台建设,制定县级食品生产经营示范单位评价标准,培育优势企业品牌,推动县级平台建设,促进实体平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增强品牌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开展示范创建。开展示范创建提升行动,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成果,引导各县区巩固深化创建成效,确保80%以上县区持续保持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创建水平。2021年,我市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市验收,被命名为“山东省食品安全市”。
下一步,临沂市市场监管局将不断加强与农业农村、公安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农、畜产品的监管指导力度,加强市场消费环节抽检力度,不断提升抽检监测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衷心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9月5日